如何快速找到檔案

團隊工作時,最怕就是找不到檔案。

不同團隊成員對於檔案命名和存檔的習慣不同、GoogleDrive檔案沒有完全同步等問題,假以時日就會成倍造成檔案混亂到不可收拾的慘狀。定期做打掃、重新規劃檔案結構是一個重要的方式可以確保檔案存放在正確的位置,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友善、高效檔案目錄,可以預見不久之後檔案的完美架構又會再度分崩離析。

這時Notion就可以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了!以下幾項心得分享:

第一步:認真建立檔案清單、建立工作階層

凡事起頭難,但是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建立檔案清單。首先把散亂的檔案整理在正確的資料夾中。把資料夾按順序排列整齊。例如可以用: A, B, C, D 代表最大項。用A-1, A-2, A-3, B-1, B-2, B-3 代表第二階層。再用01, 02, 03代表第三階層。如果可能的話把工作分成三個階層:責任區域(Area)、專案項目(Project)和工作項目(Task)。

第二步:快樂建立檔案資料庫

當資料分門別類存在正確的資料夾後,接下來就是重頭戲了,將資料細節存入Notion的資料庫中。這並不如聽起來得這麼煩,因為Notion提供了很可愛的介面,可以在每個資料加上小符號,更改顏色,不只有趣,還能幫助分類和記憶。

第三步:簡單建立不同資料檢索模式

當資料庫建好之後,怎麼存取資料也是一門百萬學問,Notion將資料存取弄得比線上刷卡還容易,除了預設的幾種檢視模式(列表、表格、看板、日曆)還能加入何種篩選器、排列順序的條件。

三步驟完成後,哇啦!你再也不用擔心找不到檔案了!當然,你必須說服你的團隊好朋友也跟你一起用才行(有時候這是最難的一步)。威脅利誘當然是必要的,下面提供幾個可能的說詞:

  1. 你再也不會找不到檔案囉!
  2. 現在轉換就可以無限使用喔(2020/5/20開始個人版免費無上限使用)
  3. 大數據時代,你還不開始用資料庫嗎?

最後分享一個推坑影片:How We Use Notion for Design and Marketing Projects

你也有檔案管理的心法嗎?歡迎更我分享喔!

組織的知識庫

隨著組織漸漸長大,累積越來越豐厚的知識或Know How,如何將這些知識或流程系統化、自動化來幫助知識工作者,並讓他們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需要人腦思考、解決的難題上越來越重要。

如果工作時能夠有一個介面能夠從捕捉想法、搜尋相關想法、時間管理、任務管理、並將這些想法具體化(寫下來)、需要的時候還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需要的資料,這不是太完美了嗎?

最近透過設計教育平台Futur發現一個新的工具Notion,能夠結合筆記、流程管理、資訊架構管理於一身而且介面很彈性又很漂亮,能不用嗎?

雖然它入手的時間成本比我原本想像的要來得高一點,但是在Ali AbdaalMathew EncinaMarie Poulin三人的帶領下,慢慢開始認識Notion的威力,也希望盡快上手,再跟大家分享使用心得喔!

P.S. 我也同時在嘗試用新版的GoogleSites,測試建立組織知識庫,開始有一點心得,也會盡快和大家分享!

如果你有使用組織知識庫或個人知識庫的心得,也歡迎跟我分享!

突圍寫作撞牆期

設計師學習平台 The Futur 上的一位講師 Mathew Encina 本週分享了一篇vlog談他如何利用密集寫作的方式突圍寫作撞牆期。

我很喜歡他身體力行,從模仿大師的自選集開始,並且透過密集寫作養成寫作的習慣,當然他模仿的對象是行銷大師賽斯高汀也有加分吧!

另一位於LinkedIn Learning上教文案寫作的講師 Ian Lorie 提到一個非常好的建議「不要按刪除鍵」(不要編輯你的文字)。

先準備好要寫的大綱和注意事項,(可以是紙本,或檔案),然後用Pomorado方法,設好45分鐘的鬧鐘,關掉所有會響會彈出的通知,關起門或戴上耳機,開始寫。時間到了以後休息10分鐘,再進行下個45分鐘。(我覺得剛開始也許25分鐘,休息5分鐘會比較務實)

最近我結合他們兩人的方法,積極撰寫積欠一年的單位年報文案,幾個小時內就產出三頁內容,雖然還是需要不少編輯的功夫,但已經幫我突破撞了一年多的牆。

I tried to do one year worth of writing in one week by Mathew Encina https://m.youtube.com/watch?v=By-_gbXjEEM

Learning to Write Marketing Copy by
Ian Lorie https://www.linkedin.com/learning/learning-to-write-marketing-copy/welcome

如果你有其他突破寫作撞牆期的方法,歡迎與我分享!

如何用Canva製作一分鐘說明影片

想要製作簡易說明影片,但還不想請出Adobe家的After Effects,卻已厭倦了PowerPoint和Keynote裡面的罐頭特效嗎?最近行銷前輩蓋伊‧川崎(Guy Kawasaki)力挺的Canva又推出新功能要讓說明影片製作更便捷,但絕對不失美感。

Canva浮出水面時就是以多螢精美模板、立即可用的字型、靈活線上協作打響名號。現在除了圖片之外,又增加了插入影片的功能,讓製作說明影片的工具又多了一個選擇(而且可能是目前檯面上極佳而且又是免費的選擇)。

近期單位用Canva試做了一支說明影片,簡易的流程讓我驚嘆。忍不住要將這個好用的工具推薦給大家!

你有其他製作說明影片的好用工具嗎?歡迎與我分享喔!

媒體日曆(媒體刊登排程表)

規劃內容策略其中一個重要的工具就是媒體日曆(Editorial Calendar)。媒體日曆讓同仁即時掌握各項媒體工作及時程,一目瞭然。在需要與不同部門協作時更顯重要。

時間
產出不同媒體內容所需時間不同,長效性的內容,比起即時性的內容通常要花費更多時間規劃,效益也較長。但即時性的內容可以反映出單位的活力和社會關懷,因此不可偏廢。

效益
產出內容後,需要定期(通常是1季)檢視產出的內容,瞭解那種內容形式、主題是受眾感興趣、需要的,以便規劃未來的內容方向。

回饋
也可以透過訪談或問卷直接和使用者對話,第一手了解需求。

媒體日曆模板
內容策略師及紐約大學兼任講師布萊恩洪寧曼(Brian Honigman) 就提供了兩個很實用的模板,GoogleSheet模板
Trello模板

如果你有媒體日曆規劃經驗或問題,歡迎留言與我分享或討論!

內容策略的三支箭(Content Strategy)

近五年,數位行銷漸漸由「煩死我了怎麼還一直出現」的「干擾式行銷」轉變為「嗯?這不是在說我嗎?好想知道多一點」的「集客式行銷」。這個轉變,需要有很強大的內容策略,並且需要從內容技術數據三者下手。

內容面,要將心態從「撒幣買廣告」轉換為「經營願意聽你說的聽眾」。要理解、同理什麼是你的聽眾擔心的?想解決的?回答得了他們的問題,還怕沒人聽你說嗎?

技術面,在臉書廣告越發不好使的今天,如何善用分眾電子報精準貼心地把客戶關心的大小事送到他的信箱裡也是一門必修課。或是將網站或電子報資訊資訊精簡化、圖表化,也是讓受眾願意繼續閱讀的方法。

數據面,在有了內容、有了技術之後,也要不斷嘗試不同的主題和組合,以最關聯性最高、最有效率的方式,把你的訊息傳遞給想要聽的人。

善用這三項能力,就可以打造出一個堅實的內容策略,攻無不克。

你有關於數位行銷、內容行銷的心得或問題嗎?歡迎留言跟我分享或發問喔!

不想要工作的時候?

在心情不佳,無法集中心思工作時,要如何在調低一度生產力,讓自己放鬆一點(但還是繼續黏在位子上),整理一下桌面,收拾一下心情,準備下一個小時再戰?

音樂是一個很好的調劑,不管是Spotify上的Emotional Boost或是你喜歡的某位音樂家都可以。最近在賽斯 高汀的論壇上,巧遇一位「獨奏情緒鋼琴家Al Gilliom」,雖然他個性內向害羞(他自己寫的),但是他的音樂卻很令人振奮,特別適合需要敞開心胸時聆聽。

如果你有什麼工作專用的Mix, 也歡迎與我分享!

SquareSpace 受限的設計:速度、速度、速度

近日透過朋友委託,我收到一件交換計畫架站的委託。委託人沒有對於功能性或美感有太複雜的要求,但他唯一的條件就是:速度,他需要網站「就是現在 (right now!)」。

日前另一位朋友的網站曾因為未繳月費而被SquareSpace停權,並且在停權三個月後遺失所有網頁設計檔案的經驗,我原本對於SquareSapce的經營模式有些微詞,但是這位新朋友已經買了域名、付清了一整年的費用,不願臨陣轉換平台。我在盡了我警告的義務之後,就著手進行協助。

由於他已經備妥所有的文件,甚至已經初步於SqaureSpace中設定,也對預期使用的圖像有明確的想法,我們前後僅花費一週時間(共計約15個小時)便完成了這個網站。雖然這個網站內容僅簡簡單單6頁,功能性與設計上有些許受限,並不如我精熟的Elementor好用,但是我不得不說,平均每頁2.5小時完工,比最近剛完成的單位網站平均一頁需要4.8小時完工來講,快了將近一倍。

簡單說來,如果你要一個快、好看、不複雜的網站,而且願意每年付7,300 (245美金)訂閱其服務,也許SquareSpace會是一個不錯的網頁平台選擇。(但是我還是要說,如果你有多一點時間研究,Wordpress+Elementor在版面細節的掌控度上還是略勝一籌啦)

如果你有相關網頁設計的經驗或平台使用心得,歡迎留言與我分享喔!

遠端工作小工具

受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許多知識工作都改為線上遠端進行,降低了每天上下班交通造成的廢氣排放,這對於環境而言,肯定是個福音。

然而遠端工作無法即時面對面交談,卻可能會造成一些溝通的落差,這時適度使用數位工具輔助,即能彌補這些落差。遠端工作高效產出有幾個重點:

  1. 歷程清晰
  2. 存取無礙
  3. 溝通順暢

為達到這些目標,我覺得以下幾項工具相當實用:

  1. Trello (相關文章
  2. GoogleDrive
  3. Zoom

如果你有其他遠端工作的工具或工作心法,歡迎留言與我分享!謝謝!

COVID-19 遠端工作的雙面刃

今年的年初開始的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疫情,重重的衝擊了全球各產業。為了增加社交距離、避免群聚效應,單位也實施了輪替式工作模式。一直擔任小精靈角色的媒體實習生們也部分採取遠端協作。然而,本因免除通勤時間而慶幸的我,卻身歷其境了遠距工作的其中一項大挑戰:資安問題。

簡單說,就是某一位媒體實習生的個人電腦瀏覽器中有一支木馬程式,當每次登入Wordpress編輯時,就會在網站中寫入木馬資訊。幸好眼尖的IT同事發現,立刻開始調查處理,才沒釀成太大傷害。但是新網站上線的時間也從原本承諾的日期連續推遲了三次,近一個月的時間。所幸單位主管很體諒人,也放寬了限期。然而,即便是這種天災引起的延誤,還是得重新檢視專案的時間掌握與突發狀況管理的能力。

如果你有關於這方面的心得,歡迎留言與我分享!